文:樂思
重量:235克 / 8.3安士 (Size : US9 / EU42.5 / JP27)
腳跟厚度:27.4 mm
腳掌厚度:18.0 mm
鞋底落差:9.4 mm
鞋楦 : D
貼腳程度 : 適中
Adios 很好跑
一雙入手一個多月還未穿著過的跑鞋,但筆者竟敢於全新的情況下,第一次穿著它就是跑筆者人生第一個全程馬拉松。這個大膽的決定,源於我之前數雙 Adizero 給予我的信心。
Adizero 此一系列,由 2004 年誕生的一刻,都已經是為競賽而生。特點是鞋面設計極其輕身及透氣,減輕了整雙鞋的重量,無論是訓練抑或落場比賽,都希望為跑手帶來最少的負擔。當中 Adios 是為了半馬至全馬比賽而生,過去多代亦廣受好評。我認識不少跑者將它同 Asics 的比賽鞋王 Tarther 相比。上年推出的第一代 Adios Boost,將以往沿用多年的 adiPrene plus 中底換成了 Adidas 近年革命性的 Boost 物料。名子亦冠上了 Boost 一字。之前試鞋已經感覺到Adios Boost 2.0 比以往 Adios 少了那種偏硬的感覺,多了一種軟彈的感覺,不過著地反應亦相當好,亦未至於影響穩定性。
Boost 中底既吸震又有回彈力
吸震能力
一起步開首一公里,已經感覺到 Boost 物料出色的吸震效果,令我放心將雙腿交給它。之後數公里,我發現 Boost 並沒有過度的把能量散去,令跑手跑得吃力,它亦做到了 Adidas 聲稱的回彈效果。Boost果然有十分出色的反應。難怪 Adidas 近年將旗下很多受歡迎的款式陸續換上 Boost。Adios 鞋底厚度落差9.4 mm,無論是前掌或者腳跟著地,但全掌著地亦無不暢順感覺,每步著地的感覺也很自然。
出色的抓地能力
抓地能力
既然它是為路賽而生,於三合土路面及瀝青路面都有十分出色的抓地能力,當跑進水站時,踏著濕滑的瀝青路面,絲豪不覺地滑。Continental 橡膠配上自家的DSP QuickStrike顆粒狀硬質橡膠材質,果然在應對不同的路面時也交足功課。另外,一個全馬跑過了,Continental 橡膠上的花紋還算清晰,相信它都算是耐穿的。
十分透氣
舒適程度
重量是很影響舒適程度。作為一雙比賽用鞋,Adios Boost 2.0只得235克(8.3安士),以全馬跑鞋來說算是相當輕巧。另外,鞋楦尺寸一貫歐美牌子慣用的修長風格,雖然相對於日本牌子常用的鞋楦,相對狹窄,但只要選大半號,問題其實不大。腳趾空間適中,每踏一步腳趾亦有伸展空間。Adios 鞋孔為傳統平衡設計,有八對,可以令鞋面更好地包裹腳面,可以令腳掌又舒服又穩固地留在鞋內,跑步時減少腳掌與鞋內周邊磨擦的機會,整體感覺包裹得好舒服。鞋面大範圍採用網面,透氣十足。筆者以往當跑至20公里以上距離,腳掌常會發生熱力累積問題,很多時候還會長水泡,但在今次整個全馬過程並未出現,可見Adios Boost 2.0散熱能力相當出色。完成全馬後,一雙腳掌並無任何不適,無水泡,無灼熱感,無痠痛。
很輕巧舒服
穩定性
足弓支撐,主要由鞋面的三間標誌及內裡的 EVA 立體鞋墊提供,我對本身屬正常足弓,覺得承托力恰到好處。跑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感受到足弓的支撐,但42公里過後,絲毫不覺痠痛,鞋底中橋的Torsion System,減少過度內旋或外翻的機會,亦提昇了整對鞋的反應。另外鞋跟杯亦採用較為軟身的TPU材質,輕量之餘亦不失固定腳跟作用,令每步更加穩定,有利長距離作賽。
外表
Adios Boost 2 Mezzi版,純黑的鞋身,鞋頭棄用近年時興嘅TPU膠條無縫接合設計,用回仿麂絨(仿皮絨),配以網面,三間及型號字樣配上反光物料,腳跟穩定結構改以與鞋身同色,利落簡單嘅設計,減少了那種「純運動型」的味道,多了一種「潮味」。鞋帶頭有 Mezzi 字樣,亦顯得特別型格。
純黑鞋身,永恆的時尚
結論
這雙跑鞋,將輕巧、舒適、透氣、吸震、反應完美地集於一身,無論是訓練抑或作賽,Adios Boost是馬拉松跑手的理想戰鞋。
戰績
2013年肯尼亞跑手Geoffrey Mutai 穿着Adizero Adios Boost 於紐約馬拉松奪冠。
2014年肯尼亞跑手Kimetto穿着Adizero Adios Boost 2於柏林馬拉松奪冠,並把馬拉松世界新紀錄提前了近26秒,創下2:02:57的佳績!
評分
前掌吸震:3
後掌吸震:4
穩定性:4
可摺曲性:6
抓地能力:6
重量:6.5
註:各項評分以十分為滿分;第一至第五項評分以愈強愈高分;第六項重量評分以愈輕愈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