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單車隊將出戰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當中李慧詩更是獎牌希望。而你對場地單車各個項目的比賽形式,又幾了解?現在就同大家介紹一下,以增加觀賞樂趣。
凱琳賽
賽事採用集體起步形式,由電單車牽引著賽道上的參賽者,領駛電單車速度由時速30公里增加至50公里(女子時速25公里增加至45公里),參賽者電單車領駛期間爭取有利位置,及至最後2.5圈電單車賽道離開賽道,參賽者互相競爭,以到達终點次序決定成績。
爭先賽
參賽者先進行計時賽,以決定種子次序,再以淘汰形式進行,由2位參賽者進行一對一對決,車手比賽初段運用各種戰術,如快慢交錯、裝作進攻、以取得有利位置,以便在最後階段進行衝刺,最先到達终點,擊敗對手,進入下一階段。
全能賽
參賽者須於兩天內進行6個項目,分別為捕捉賽、個人追逐賽、淘汰賽、計時賽、行進間計時賽(飛輪賽)及記分賽,首5個項目以排名計算分數,最後一項計分賽,則以該項目所取得分數加進總分,以計算總成績。
團體追逐賽
講求合作的項目,每支隊伍派出4名代表參加,兩支隊伍同時在賽道的兩邊不同位置對發形式起步,隊員透過互相合作,交換位置領駛,節省體力,同時互相緊貼,減少風阻,以維持高速。成績按第三名車手抵達終點計,較佳時間隊伍進入下階段,而決賽則以能追上對手取得勝利。
團體爭先賽
每隊由3人組成,進行3圈計時賽(女子則2人進行2圈賽事),領駛的車手一圈後,就要讓位給另一隊友領駛,如此類似,不能重覆領駛,直至完成賽事,按完成時間計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