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章上偶爾會讀到一些由於運動(例如跑步、打羽毛球或在體育課堂上)猝死的事件,因此某些讀者會認為運動是危險的,又會導致突然死亡。
「猝死」通常是由於神經系統運作失調或血管閉塞以致心臟缺氧,導致心肌停止收縮,心臟停止活動。心跳不規則、胸口疼痛、呼吸短促或間歇性暈眩等都是猝死的先兆。如果我們按時進行身體檢查,當醫生察覺這些徵狀,並進行一些測試如心電圖或心血管造影等,以確定是否患上心臟病。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可以運動,而無需懼怕猝死的威脅,一些患病而病況又受控制的人士(例如心臟病、哮喘、糖尿病患者或關節痛的人士),在醫護人員的監管下,配合適當的運動計畫,應該也可運動。然而,那些病情尚未受控的人,在健康狀況欠佳或接受藥物療程期間,都絕對不宜進行運動。
事實上,即使是駕駛汽車、乘搭飛機,甚至是在繁忙的街道上步行,都是有風險的。而運動猝死的可能性是四十萬分之一或以下,是可以接受的。無可否認,有些運動確是較具危險性,例如滑翔飛行、深潛和賽車等,然而,這類運動的參加者,只要接受過正規的訓練,並在運動時佩戴安全裝備,便可減低傷亡的風險,而盡享其中的樂趣。
節錄自:《運動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