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虎豹別墅旁的虎豹坑,看似普通,但石澗內有特色的輸水設施,全港只此一家,真是好奇特的設計呢!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知道當年英國人多麼重視香港島的水資源了。至於大坑勵德邨對上的山坡連接寶馬山是一處風光極好 的地方,登臨其上可以下眺港島北岸和維多利亞港,以至九龍半島一帶。可惜現在這兒很荒蕪了,原本漫山遍野都是寮屋,天天都見寮屋居民挑水回家,而一山之下卻是富貴人家,貧富對比十分強烈。以前每年十月前後,山頭之上都插滿「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民黨旗,如今區往已。在山居之上我們仍然可見當年人們建屋的智慧,這處恰好是一個記載著百姓逃避變亂來港生活的珍貴時間囊。
目前情況:所有寮屋已被清拆,但留下來的片瓦亂物,也可讓人窺探前人的生活情況,再過十年這裏就會回歸成為森林了。現在介紹的廢墟包括了兩處地方,分別在大坑勵德村的南北兩面,是兩處不相連的地方,基本上可以分兩篇來寫的,但卻可以用「水」把兩者連起來。
虎豹別墅旁的秘境
先說一下虎豹坑,相信除非是行山人士尤其是喜歡攀澗的,否則來過這個地方的人不會太多。由於進出澗道並不方便,加上少人留意這山澗所以秘境就被保留下來。這條入口在虎豹別墅旁邊的石澗,正就是銅鑼灣大坑的上源,由名稱可知當年的水量肯定不少。現在虎豹坑在大坑道的入口已在2012年被加建了 大型的「港島西雨水排放隧道」,不過對這條石澗的秘境沒有影響。沿澗口鐵網旁邊上行,不久就會見到一座天然的「樹橋」,是一棵大樹橫臥澗道,闊可行人,但樹枝卻繼續向上生長,形成扶手狀,是境內少見的天 然有趣樹景。
虎豹坑內的奇特設施
繼續上行會遇到石澗內多個不同形式的人工水壩,或石砌或鐵欄,壩下就形成小水塘,但最奇特的建築卻出現在石澗上源,位於澗道中央的人工圓形輸水隧道,這一組隧道規模不小一直通向山上,在石澗中加設輸水隧道看似多此一舉,但相信是用作運輸山水時 免受環境污染吧!以當年的工藝水平可能已是很先進的智慧,這一獨特建築可算是香港極少有的水務設施,和澗口的新型的雨水排放隧道,形成鮮明新舊對比。自從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後,香港人口日 漸增多,對水的要求大增,但香港的水源明顯不足,因此政府要積極在香港島加建水塘,為旱季作準備。為了充分獲取更多山水及雨 水並能引入水塘,政府在香港島的各大山頭沿山腰修築了不少的引水道,一方面可以引水入水塘,另方面也可以減少雨水滲入泥土,減低山泥傾瀉的風險。香港山頭的引水道密度之高或可以列入世界紀錄,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太留意吧!虎豹坑上的特色輸水隧道正好就是香港珍惜用水的歷史印記。
沒有水的芽菜坑村
大坑的虎豹坑很多水,但一山之隔的芽菜坑及附近的寮屋區,以前卻要擔水。這樣艱辛的地方也有人搭屋生活,正正就是五十年代中國難民因政權改變而來港生活的歷史寫照。多年之後,政府在山上修建配水庫,附近的山村開始了有水供應的日子,現時這座配水庫已隱藏在芽菜坑草林之後,但仍然有跡可尋。
青天白日滿地紅
勵德邨後面山坡左右都有不少寮屋村,當年的山坡並不如現時長滿樹木,是荒山一片,寮屋就是穿插在處處山頭,由於多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因此每當十月十日雙十節前後,山頭都插上「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民黨旗,政治氣氛十分強烈。但隨著政府對寮屋的清拆,山頭上的寮屋都不見了,寮屋的歷史正式在香港落幕。
垃圾多多的廢墟
當我們由寶馬山小巴總站接上行山徑,不久就會接上金督馳馬徑,在拐過勵德邨上方時會發現另有山徑下山。下山不久就已進入芽菜坑村的範圍,根據舊村民的說法是因為最初有人在山上種芽菜,慢慢便以此為名。芽菜坑村已被清拆,山上只留下一間間寮屋的地台,但附近卻仍然有不少當年村民的生活遺物留在山上,其實也可以說是垃圾的,所以這附近的環境衛生並不算好,尤其是坑澗的範圍更積存了不少垃圾,夏天的時候蚊蟲特別多。這廢墟現在已沒有人理會了,由大自然已接手經營,因此在這裏也可見到很茂盛的植物,當中一棵印度橡樹,它的下垂樹根粗壯筆直,名為「樹瀑布」實在當之無愧。
從垃圾看社會進步
當年村民用盡可以獲取的物料來建屋,部份也很有創意的,例如以酒瓶做圍牆,巧合的是「酒瓶牆」在香港很多地方都有發現,並不是芽菜坑村獨有。此外,還可以發現有磚屋、石屋、木板屋和利用天然岩牆而建的屋,好一處寮屋博物館,但現在通通都沒有了。大家還可以發現有不少水龍頭和水 管的殘破碎件,水源也是當年最困擾的問題。廢墟的垃圾當中,啤酒瓶的數目不少,反映出啤酒是村民的愛好之一,不過留下來的玩具也不少,電動坦克、玩具城堡、電動車、水槍、玩偶……等。這會否又反映出當年的 小孩子,如今都長大了,離開了,到清拆執屋時也不用帶走這些東西吧!從點滴的生活遺物,確實可以有無限的推敲,但真相又是如何?也不需要太深究吧!芽菜坑村和眾多在香港的山村寮屋,都是國共內戰後的產品,紀錄了香港那一代人的故事。隨著香港的公營房屋發展,加上顧及山坡管理,減少非法開採公有地,寮屋歷史也要劃上句號。
往芽菜坑村:
乘25號綠色小巴於寶馬山總站下車,接入金督馳馬徑,在煤氣公司後的護土坡附近可找到山徑進入。或乘搭以勵德邨為總站的巴士或小巴,在勵潔樓旁的怡景路有上行村路。
往虎豹坑:
可在虎豹別墅旁的山澗右面入澗。此澗並不易走,尤其是離澗位置需要攀爬,務必小心。
由於芽菜坑村已廢棄多年,村中長滿不少植物,原有的路徑部分已被淹沒,加上原址仍留下不少樓梯,因此可能會有迷途的機會。另外,如果你喜歡昆蟲,你可能會有不少收穫,但這些大都是樣子不可愛的品種,你要有加倍的愛心才可接受牠們,但作為一個過客,最好請尊重牠們在芽菜坑的生存權利,不要打擾牠們,怏步走過算了。
節錄自:《香港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