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30%建築物內的空氣品質不及格。密閉的建築物可以引玫一種反應,叫作「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主要症狀有一大堆:包括喉嚨乾燥,眼睛、鼻子過敏,頭痛,頭昏眼花,容易疲倦,咳嗽,氣喘,黏膜及皮膚的乾燥感,皮膚的紅斑、發癢,頭痛及可聞到輕微且持續性的異味等。通常這些症狀在員工到大廈上班以後才發生,然後症狀逐漸嚴重,影響生產力,但員工離開大廈或下班以後,症狀就會減輕或消失。
大樓內的空氣流通不夠好,病毒和污染物會在建築物中循環散播,就會令空氣品質下降。如果你經常工作時感到不舒服,最好讓公司檢査一下辦公室的通風系統。現在的寫字樓,窗戶大多是不能打開的,實在令人嘆息。人們總是將整座大樓封閉起來,甚至還把窗簾拉下,空氣與光線都被拒於門外。或者有人認爲這樣做會節省冷氣開支。但是這樣反而將我們不想要的東西留在建築物裏。大樓內有很多化學污染物,例如黏合劑、地氈毛料、裝潢材料、木製設備、影印機、殺蟲劑和清潔劑等,這些物品全都會散發出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對某些人來說,低濃度的化合物就會導致劇烈的反應;而高濃度的化合物則會導致慢性的健康疾病。事實上來自室外的化學污染物,車輛廢氣、地盤沙塵等,都可能通過設計不良的通風口進入建築物內。
可是要求本公司或管理機構實施大樓空氣監控措施也許很困難,我們也得自救。從個人角度出發,改善自己桌子位置及附近的空氣品質,可以養一些植物。據美國太空總署證實,植物和花卉可以清潔空氣中的污染物,治療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改善建築物內部的空氣品質。我們可以選擇:蔓綠絨、萬年青、杜鵑、竹莖椰子、巴西鐵樹、菊花、聖誕花、綠蘿、吊蘭等等。
參考自:《你必需知道的100個健康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