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進行跑步運動會令身體肌肉量增加還是減少?」——在網絡見到這樣的問題。
有網民就回答:跑步這類有氧運動會把用來增加肌肉的能量消耗掉,身體就自然沒有足夠的熱量長肌肉。
另外也有其他網民説,練跑會令以前從力量訓練鍛鍊出來的肌肉慢慢消減。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肌肉量減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身體能量耗盡而需要燃燒身體蛋白質(肌肉)供應能量;(二)運動不足導致肌肉萎縮。
先了解第一個原因。跑步時會先耗用身體內的醣(Glycogen)及脂肪儲備,直至這兩個儲備都被耗用至低水平,才會開始燃燒體內蛋白質以應付能量消耗。以一個80公斤的跑手為例,身體以醣的形式儲存了大概2千卡路里的能量,此能量足夠供給跑手跑32公里。所以一般情況下,以蛋白質供應能量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無需擔心。如跑步時間較長,只要跑步中補充適量碳水化合物便可。
至於跑步會否導致肌肉消減?跑步本身也是一項能刺激肌肉生長的運動,但相比阻力訓練,跑步不能提供足夠的訓練刺激,以助肌肉生長。舉一個例子説明,一個跑手有做阻力訓練的習慣,當他增加跑步訓練量及減少阻力訓練量的時候,由於從阻力訓練得來的刺激減少,不足以令肌肉增大或維持在較高水平,肌肉便有可能出現消減的情況。所以若跑手要繼續增長肌肉或維持由阻力訓練獲得的肌肉量,就需要維持其訓練量。
節錄自:《我的第一本跑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