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之名,出自徐志摩手筆,亦較貼近意大利文原文,若稱其為「佛羅倫斯」,少不免有損其浪漫情懷。城市歷史將近千年,同時亦是十四世紀至十七世紀席捲歐洲的風潮 —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搖籃。追求自由的人們擺脫當時教會的束縛,提倡人文主義,為後世帶來深遠影響。今日踏足這片土地,用雙腳追尋歷史的現況。
從Firenze Santa Maria Novella 火車站出發,不遠處可以望到Basilica of Santa Maria Novella。步行15分鐘便會到達 Baptistery of Saint John,而在對面的就是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del Fiore
前者建於十至十一世紀,屬羅馬風建築,其正八邊形的設計常見於洗禮堂 (Baptistery) 。後者是聖母百花大教堂,於1296年開始興建,哥德式風格的大教堂直至1436年方告竣工。主要由紅磚所砌成的穹形圓頂,稱為翡冷翠的標誌亦不為過。
Ponte Vecchio
向着Arno河走,沿途望見另一地標 Ponte Vecchio,千多年的歷史,經歷數次被洪水沖毀,一次次的重建,仍能保留與附近建築相符風格,與今日香港相比,可謂雲泥之別。
穿過Ponte Vecchio,眼前的是 Palazzo Pitti (彼提宫) ,1458年開始興建,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現時收藏了為數不少的藝術品,後方的花園(Boboli Garden) 甚為別緻。
Palazzo Pitti
走過Palazzo Pitti,找一條向上的行人路,邁向此行重點,米高安哲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這段路較長,大約兩公里多一點,可以回到河邊,沿岸欣賞建築。
三十多分鐘的路程,廣場的視野豁然開朗,大概是市內景觀最好的地點。
Piazzale Michelangelo
一對日本新人正拍攝婚照,六月十七日,一個風和日麗的夏日下午,翡冷翠的背景大概會成為他們一生中的一個紀念日吧?
毋須沿路折返,向着河邊慢慢走,再渡河,回到百花大教堂,即市中心位置,已然超過一萬步,繼續步行,尋找有趣的地方。
圖文:型男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