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工作關係認識了社會企業Green Monday的聯合創辦人楊大偉先生,聽這位曾入選Asia 100 Pioneers,被美國《Conscious Company》雜誌選為世界17名傑出社會企業家,以及2015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環保推動者分享綠色生活,對健康素食有了更多的認識。
Green Monday成立於2012年,積極推廣周一素食日,藉以提倡綠色飲食,宣揚健康、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由於Green Monday在市場營銷、商業模式和執行上不斷創新,更曾獲美國雜誌《Fast Company》評選為中國五十大最佳創新公司之一。
素食在香港漸受重視,據Green Monday於2014年的調查發現原來12%的港人每周素食一天,選擇一半時間素食的有8%,而全素食者則有3%。
飲食是一種習慣,要改變並不容易,習慣吃肉的人抗拒素食的其中一個原因,多數是因為食素後,很快又有肚餓和乏力的感覺,擔心營養不足,運動員或從事體力工作者尤甚。David認為素食對身體健康甚有益處,只要能均衡攝取足夠蛋白質和營養,就不用擔心茹素會缺乏營養。
運動員對營養的需求較高,如果實行素食,要更精確選擇食物,確保攝取足夠熱量和平衡吸收各種營養。長跑的能量要靠碳水化合物供應,所以很多時馬拉松跑手會在賽前透過「加碳」飲食(Carb-loading),預先為身體儲備足夠碳水化合物作為能量補充|減少賽事中途因為醣分耗盡而出現「撞牆」現象。由於素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而脂肪較少,故亦符合耐力運動對飲食的要求。
原來體壇有不少世界級運動員都是素食者。曾13次打破世界紀錄及奧運會9面金牌得主的美國田徑傳奇劉易斯(Carl Lewis),就是一位著名的素食運動員。他在1990年28歲時實行素食,但8個月後開始感到沒精打采,曾經想再次吃肉以恢復體力,但醫生認為他只是運動量大,需要更多的熱量,在增加了卡路里攝取量之後,劉易斯的體能就回復正常。
他素食後每天喝24至32盎士的蔬果汁,而且不吃奶類食品。他曾在訪問中説過,自己運動生涯表現最好的時期,就是實行素食的首年。1991年,他在東京世界田徑錦標賽中再次技驚四座,以9秒86的成績打破男子100米世界紀錄,並贏得男子4乘100米接力冠軍,亦同時奪得跳遠銀牌。1996年他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第4次奪得跳遠冠軍。
另一位是獲 Great Vegan Athlete 網站評選為 Vegan Athlete of the Year 2015的美國超級馬拉松跑手Scott Jurek。這位歷史性連奪7屆美國超馬賽事 Western States 100 Mile Endurance Run (賽程大約 160 公里)的冠軍,是一位連蛋類和奶類食物也不吃的全素食者。他主要的食物包括全穀、豆類製品、堅果、各類種子和蔬菜水果,更特別喜歡一種叫「Tempeh」的印尼豆製品。
Scott Jurek在國際級超馬賽事中迭創佳績,包括被稱為世上最艱苦超馬之一的Badwater Ultramarathon(賽程217公里)兩屆冠軍,歷史悠久的希臘Spartathlon(賽程246公里)3屆冠軍,於2010年他更以24小時跑畢266.77公里的成績打破美國紀錄。雖然許多人都曾質疑他的素食立場,但他以成績證明素食絕對能讓他有更突出的表現。Scott Jurek曾著書分享素食經驗,並3次獲《Ultrarunning Magazine》評選為北美洲的「Ultra-Runner of the Year」。
此外,不少長跑好手都是素食者,例如於2013年奪得北極馬拉松(North Pole Marathon)女子冠軍的Fiona Oakes,以及曾勝出多項超馬賽事包括 Vibram Hong Kong 100 的 Vlad Ixel,後者是得到 Scott Jurek 的啟發而成為素食者。更令人佩服的是印度裔英國人Fauja Singh,他亦是一位素食者,89歲時才第一次跑馬拉松,至今他已跑畢8次馬拉松賽事。2011年以100歲高齡完成多倫多Waterfront馬拉松,成為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中年紀最大的馬拉松跑手。
喜歡運動的朋友如想一試茹素效果,不妨參考已茹素超過15年的David的小貼士——飲用紅菜頭汁。根據研究指出,原來紅菜頭(Beetroot)除了低脂肪,維他命和礦物質豐富之外,還含有豐富的硝酸鹽,而這種礦物質可以提高細胞的帶氧能力,有助提升表現,因此不少運動員特別是長跑選手都將喜歡用紅菜頭汁作為運動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