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醫學研究指出,拇趾外翻跟穿着高跟鞋的關係,並沒有我們一直所想的大。高跟鞋的確是其中一個惡化因素,不過遺傳的關聯性更強。幾乎沒有人一出生便患有拇趾外翻,但遺傳的關節柔軟度、足弓高度、膝關節偏歪等因素,都會令負重時產生錯誤的力學,引致拇趾外翻。所以,即使不穿着高跟鞋,也有機會患上此病症。
拇趾外翻是十分常見的病症。當拇趾向第二趾靠攏,跟第一節摭骨形成多於15度的夾角時,便屬於初期階段。同時間第一踱趾關節會增生骨骼,形成波子骨發大的情況。
很多病人沒有穿着高跟鞋的習慣,甚至乎從來不曾穿着高跟鞋(例如男性病人)。那麼除了高跟鞋外,還有甚麼力學原因形成拇趾外翻?
形成拇趾外翻的原因
其中一項因素就是足弓下陷。足弓下陷並不代表扁平足,足弓下陷乃指足弓自然的高度於負重時明顯降低。測量方法多是比較負重前後舟骨離地高度的改變。無論高弓足或扁平足一樣有機會下陷,甚至高弓足由於足弓空間比較多,下陷的幅度可能更加厲害。因此也有研究指出高弓足跟拇趾外翻的關係比較高。
連接每隻腳趾及腳跟骨的足底筋膜,會因為足弓下陷而拉長並拉緊。拇趾的底部因此而受到拉扯,限制了摭趾關節背屈的幅度。這情況稱為功能性拇趾受阻(Functional Hallux Limitus)。步行時,當腳趾進入推進階段,正常的拇趾可能背屈至60度之多,才能令第一踱骨頭長時間受力。可是,受阻的拇趾背屈至極限便會停止屈曲,令第一摭骨頭提早離地,導致拇趾前端較為受力。這不正常的壓力於摭趾關節產生扭力,令拇趾向第二趾靠攏,久而久之形成拇趾外翻。
即使不穿高跟鞋,只要出現足弓下陷情況,仍是有可能形成拇趾外翻,令情況惡化,某些患者更會感到波子骨痛楚。所以,一雙有承托力的運動鞋,配合物料比較堅固、能夠完全承托足弓的力學鞋墊,有助效恢復第一摭趾關節的活動能力,減少拇趾外翻的痛楚及惡化可能。
節錄自:《我的第一本健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