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韋氏三姊妹,近年急速冒升,屢屢登上學界田徑頒獎台之餘更多次刷新香港紀錄,他們最近披上香港隊戰衣,又出席海外的三項鐵人比賽,可謂威風八面。
韋祺Wright Cade Cameron/Cade(雙胞胎大家姐)
擁有學界女子乙組1500M香港紀錄、5000M港青紀錄,香港學界及亞洲少年錦標賽1500M金牌
韋褆Wright Tallulah Taye/Lulah(雙胞胎妹妹)
2019年渣馬女子青年組10k冠軍、亞洲少年錦標賽3000M 殿軍、學界女子乙組1500M僅僅隨姐姐衝線,次名亦破香港紀錄
韋樂Wright Roxanne Scarlet/Roxy(小妹)
現持有學界女子丙組1500M香港紀錄
三鐵姐妹花投身長跑
三位小妹是混血兒,父親是英國人,媽媽則是蘇格蘭出生的香港人。她們在香港長大,自小就接觸學校的運動會,然後相繼加入以三項鐵人為主的 「26 Coaching」體育會,所以她們由十歲起(二姐十二歲)一直接受三項鐵人訓練和比賽,在運動生涯起點已經有相當良好的累積,故此在田徑長跑裏有優秀的表現。
二姐韋褆表示,「三鐵是項非常刺激的比賽,越成長越覺得比賽可因極小細節改變」,即使遊泳20名登岸,卻可以跑步第1名來扭轉局面,過程「好好玩」。即使辛苦,她亦自視為三鐵運動員,因為游泳、單車、跑步三樣者她都喜愛。對韋祺來說,三鐵有助長跑表現,所以兩者都喜歡。小妹韋樂則笑稱三鐵內的三個項目都很辛苦,她尤其努力地段練泳術,因為不能在游泳項目中「大落後」。
學習與訓練
我們很好奇香港的中學生不是有沉重的學習壓力嗎?故此很想理解她們如何處理學業和運動的平衡。原來她們一樣要趕功課,常常面對校內測驗的挑戰。韋氏姐妹告訴我們,她們每天放學後會用一兩個小時溫習,功課則迫自己用1小時內完成,而且都是利用小息、午飯時間做,甚至在上堂時間做功課,以便放學後投入訓練。
鍛練會在每天晚上8時結束,然後有兩小時小休,她們會再溫習,或會玩玩電話,瀏覽網上媒體,然後10時入睡。韋樂訴苦道:「每星期游泳練4次,跑步練2次,其餘時間練習單車,訓練後都很累。」
這個年齡的少女怎能過嚴守紀律的生活?大姐二姐每星期更會練上15-16小時,只是在比賽前一星期才會降低訓練量,這樣的生活不會想逃想玩嗎?韋褆表示,她們都知道自己少時間溫習,所以需要在有限時間內很專注地溫習,上課時偶有眼睏,但她很輕鬆地說:「自信做得很好」,更加不用花時間補習,那就可以更集中地參與最愛的運動。而她們確實沒時間做其他事。但有時也有想過放棄,姐姐韋祺解釋:「有兩個妹妹陪伴,三人一同鍛鍊,訓練時會見上大班朋友,就會有動力練下去。」
裝備
三姐妹原來一直喜愛Brooks,她們的紀錄就是穿着這品牌所得,近來憑著出色的表現贏得品牌支持,受訪當日向我們展示這不作發售的「選手支給品」的跑褲,韋褆稱她將會使用這具彈性和流線型的跑褲挑戰5000M的比賽。跑鞋方面,她們都選了Hyperion這款輕身競速鞋,原因是只有5.6安士重量,亦有助參力加田徑、三鐵時有更多推進力和短途衝刺發揮,她們對選擇裝備也有一定心得。
編者按:跑步短褲發售日期未定
親情
韋褆和姐姐是雙生兒,年紀一樣,訓練時間都一樣,紀錄卻在姐姐手上,她心裏也「經常想追過姐姐」,但她更明白她們今日有的成績是互相推動、協助、扶持才得到的,最重要還是要幫助對方。姐姐則笑說:「比賽時韋褆常在身旁,我爭性心較強,總想趕上前,儘管是妹妹,但賽道上都是競爭者,有她在我會更快」。她亦不忘感謝父母,因為父母全力支持,每次比賽,爸媽都來觀戰,而且「花很多時間令我們做最好的運動員」。韋褆補充道:「父母給予精神上的支持,就算我們練得不好,比賽成績不好都可傾訴,這樣很重要」。韋樂亦指出沒有爸媽支持,跟本什麼也做不成。
比賽
談到最難忘的比賽,姐姐韋祺最難忘的是亞青賽1500M,她首次出席強者雲集的國際比賽,而且那天她卻脫穎而出勇奪金牌。韋褆則對二月份新加坡三鐵比賽印象難忘,因為這是場賽制獨特的比賽,由兩個迷李三項鐵人賽合一,考驗她的耐力,而且在場見到很多奧運三鐵偶像、精英選手。小妹韋樂則難忘上年菲律賓三鐵比賽,那是她第一個出國的比賽,而且首次跟兩個姐姐同場競逐比賽。
受訪當日,原來韋氏妹妹正在備戰菲律賓蘇碧灣國際三項鐵人賽,這是她們三人第一次一同穿上港隊戰衣出賽,她們高興地表示努力練習得回報,「好開心可以代表香港」。韋樂希望姐姐可以一同進入頭五名,而結果韋祺、韋褆取得青年精英組亞軍和季軍,她本人亦少年組亞軍。通過這一戰,她們三人都取得6月韓國亞洲少年三項鐵人錦標賽的入場劵。
理想
她們三人的理想都是奧運會!韋祺希望不斷進步,吸收更多經驗,經歷更多「好玩」的比賽,並與韋褆一起努力推進成績,又想小妹將來田徑比賽繼續刷新PB,但儘量不要破她的紀錄(果然爭勝心最強)。參加2024奧運會,是大姐二姐的共同目標。韋樂則寄望多參加香港隊賽事,更多與姐姐一起比賽,及出席2028年的奧運會。
採訪:Karen、Gordo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