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旅行、環保三合一之旅—新竹「國家地理世界海洋日」路跑
近來跑步活動亦越來越多,比賽人群聚集,製造的塑膠垃圾不計其數,作為運動愛好者,自然想保護我們的環境,才能長跑長有,出席比賽時候,也多了考慮環保元素。近年海洋保育意識逐漸抬頭,我們開始意識到塑膠掉進海洋的惡果:被動物啃食、難以清理、破壞生態,甚至最後通過進食魚類回到人類身上,自食其果。要解決廢物,總要由自己開始,廢物處理這方面,台灣比香港走得更前,筆者認為在個人上或跑步比賽亦如是。寶島之上提倡保護海洋及其生物的「國家地理世界海洋日」路跑,今年已經是第五屆,假新竹南寮海濱進行,比賽更以零紙杯招來,這驅使筆者走到幾百公里外參與其中。
新竹17公里海岸線有很大很大的沙灘,貼近海邊更有一片香港很難想像的草原,碰上放晴的日子,令人樂而忘返
飛越千里—淨灘活動
星期六乘坐最早的航班,為了參加賽前一日的潔淨海灘活動,經過飛機、捷運、高鐵、台鐵、公車、到酒店卸下行李、穿過田野之後,好不容易在中午趕到新竹漁港17公里海岸線的起點,亦是明天新竹「國家地理世界海洋日」路跑的起步點。
潔淨海灘是「國家地理世界海洋日」路跑舉行前的一個配合活動,由《國家地理》雜誌與當地保育團體「海湧工作室」一同舉辦,海湧工作室有相當豐富的淨灘經驗,基隆、新北、桃園、台中、彰化、屏東、宜蘭的海濱都曾舉行過清理活動。當天參加者大都年青力壯,部份家長更帶同子女,甚至攜同寵物,一行400人,分成15組清潔沙灘,場面十分壯觀。
超大的灘頭
分工合作
每組都有一位小隊長,每人獲發手套一對,夾子一個和大垃圾袋,經過講解之後,就出發到海邊尋找膠製品:膠樽、膠食具、發泡膠、飲品杯、打火機,另外玻璃樽、鋁罐、釣魚用具、浮標也都是目標物。15支小組在長長的沙灘散開,每組在各自的灘頭搜索海洋垃圾。新竹對開海面就是風高浪急的台灣海峽,被洋流帶回岸邊的垃圾比想像的多,400多人需不斷努力,向隊長匯報收穫,而隊長則在指導,並「登記」找到的垃圾。
拼全力盡執拾
台灣朋友做事一絲不苟,所有人都竭盡全力,所執拾的不止於「面嗰浸」,他們更會挖開沙面,拉出埋在沙堆下的魚網、膠袋、發泡膠。當天天氣很好,儘管風大,在海灘上拼命掘、搬運、集合所需的體力很大。在過程中,大家還要小心不要傷及海灘上的鳥蛋!
要由沙中抽出魚網十分費力
2.5噸海洋垃圾
垃圾的類型多得難以置信,除了我們出發對預設的膠樽、飲管、玻璃樽之外,竟還有車胎、豎琴、沙發等巨型垃圾,需要多人合力抬起、拖拉到集合點。工作室逐一為垃圾秤量,最後算出清理了2.5噸垃圾,其中包含了近1500個可回收的膠樽,漁業用浮波200多個!節目結束前,參與者一起將垃圾搬離海灘,送到回收車垃圾車能到的地方,工作室人員臨別前提醒我們,源頭減廢才是淨灘的最佳方法。
秤量收集所得,計算總重量
只是冰山一角
完成了半天的沙地我詢問了與會者,部份人明天早上還會參加10k路跑比賽,真的很佩服其狠勁和體力,筆者由清晨出發不斷趕路,參與淨灘之後,意會到明天路跑一定不在最佳狀態,但今天的意義、記憶和經驗是非常貴重的收穫。
2.5噸海洋垃圾
圖文: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