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斷將滿佈海灘的海星丟回海裏,旁人認為白費氣力,老人答「海星的命運改變了」,「救得一隻得一隻」!
這是陳家豪版本的「海星的故事」。我們的長跑名將陳家豪,除了在地上橫向移動出名快之外,挑戰地心吸力的垂直跑也有一手,他更加帶領無數徒弟挑戰跑樓梯,其中更有2015年世界排名第五的楊鎧駿在內。
垂直之難就是難於上青天(公關提供)
家豪早於2013年已經參加過「新地公益垂直跑— 勇闖香港ICC」而且奪得本地選手冠軍,然後贊助商將他送去維也納、澳洲挑戰當地的高樓大廈。可是這運動也曾難到這位長氣袋,跑一座大廈的樓梯儘管只花十多分鐘,每一步卻讓大腿抵抗地心吸力一次。以ICC為例,是2120級的比賽,對跑者的體能、腿力和心肺功能要求強度極大。他笑言也曾試過「年少氣盛」開始時狂衝失掉節奏,結果後來的五十層只能行路上,可見垂直跑之難。
教垂直跑之見聞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香港名跑手都是跑教雙線發展,家豪也不例外,他有自己創立的跑會,會到不同團體帶教跑步,教學範圍也包括了垂直跑。他教過的團體無數:中學生、大學生、成年人、或者是猛龍、失明、匡智、男童院也有。他指出,跑樓梯對所有跑者都是極大的挑戰和鼓勵,尤其是年紀輕的學生,用雙腳戰勝摩天大廈之後,能欣賞腳下美景,加上「新地公益垂直跑」每年也準備豐富美食予完賽者,大家都興奮得不願離開。而且對團體特別是學校而言,乃鍛鍊團體精神的絕妙方法。
他也曾帶領失明跑者到外國挑戰垂直跑,雖然只是教練角色並非領跑員,但當抵達終點,向他們描述該處風光,失明選手經過千級旅途,是會有想像及能夠意會當刻景色,團友的興奮之情給他的感受極深。
我不帶他們誰去帶?運動能幫助別人,社會應該多舉辦和參與。
運動糾正人生
說到帶學生心得,他以自己為例,他笑稱年少時都算壞,但跑步幫助了自己糾正人生。學生之中也不乏家庭背景不算很好,但通過努力贏到獎品帶回家,甚至能夠進入香港田徑代表隊。就如他的垂直跑高徒楊鎧駿,天生就是一塊跑樓梯衝斜路的好材料,家豪狀態欠佳時也會輸給他。在家豪鼓勵之下,楊鎧駿向這方面發展,能代表香港到外地作賽見識世界,甚至能衝擊世界排名,也藉優秀的運動成績入大學。
教到學生贏到自己是目的,比我快才顯得我叻!如果贏不到我,我就一直孤獨跑!(公關提供)
因殘酷社會不再練跑屬浪費可惜
有時學生走入瓶頸,成績無法寸進感到失落,他以夫人為例勸勉:運動高峰出現在大學畢業之後。「大學畢業後進入殘酷的社會,如果不再練跑浪費可惜」。
夫人的運動高峰出現在大學畢業之後(公關提供)
年青選手「幫到自己只有自己,就如汽車排隊入隧道,需要忍耐堅持,亂衝亂撞只會受傷,攪不好其甚至放棄」。而他目前還在破自己紀錄:「我還未放棄!廿歲的不能放棄!你們還有很多時間!」
我由九龍坑2000級開始,想去世界不同地方,想去紐約帝國大廈,我就是這樣走出去。
以身作則—跑士暮年壯心不已
35歲的陳家豪直言今日肌肉、體能處於最好。他一直教跑雙線發展,花較多時間在學員身上,加上早幾年曾經嚴重受傷,太太出席奧運,女兒出生,不能專心練習。當下終於找到「中間位」,他矢志用好成績退役,在高峰自願退出,不願自己受傷退役。他明白當下是最後機會,加上幼女過了夜間需照顧時間,可以放手一搏。家豪目標想破多一次香港紀錄,再代表香港多一次,這就心滿意足。他自言此刻不是100分教練了,外出訓練時只能以通訊軟件安排學員練習。但筆者卻認為這不代表他放棄學生,而是一次身教。
垂直跑練習錦囊
陳家豪告訴大家,想參加跑樓梯,先要練跑鍛煉心肺功能,然後鍛煉肌力,把四頭肌強化,上樓梯才會輕鬆。然後跑20-30層,每次反覆做幾次,然後模擬練習實質距離,或者更長,讓身體有記憶。初跑者以細步一級一級上體力節省,持久力會更佳,打好基楚。當然,跑手可試一級上或者兩級上看看那樣適合自己。
在技術要求上,垂直跑不斷在樓梯上轉轉轉,是一項很「酸」的運動,比路跑需要更精準的配速。如果不懂分配失去節奏,往後的樓層只有捱住行。另外,要拉扶手節省氣力,與及珍惜防火層回氣回氣的機會。
採訪:W、Al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