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常在跑馬地運動場練跑的人,可能之前每星期也會看到周子雁的身影,因為當時子雁在運動推廣組織Run For Good的協助下,小試牛刀開辦了長跑訓練班,子雁以教練的身份協助參加者提升長跑的成績。而在今個禮拜開始,子雁的跑會「Team Anser Running Club」正式成立,而訓練地點就移至馬鞍山運動場。今次Sportihealth就請來子雁接受專訪,看看她的長跑班有何特點?
長跑教練提前體驗
時間退回去年9月,子雁當時受到Run For Good創辦人Norman邀請,希望她可以帶領一個跑步體驗活動;一向只在中大教學生跑步的子雁就藉著這個機會,第一次對外教長跑。「因為之前我一直忙於三鐵訓練,而且又是修讀 Doctor of Education 的最後一年,所以想專注完成課程才去做其他事,但Norman游說我可以先嘗試帶體驗活動,而且他會負責其他統籌的工作,所以就答應了。」
近兩年子雁轉戰三鐵賽事,首戰已取得Kona Ironman World Championship 226km全鐵人賽事的參賽資格,她說全因在自己的組別上,跑步項目遠勝其他選手。
原先只是兩、三次性的體驗活動,後來竟變成每星期一次的恆常訓練,「之前都有懷疑自己是否準備好當教練,因為我是運動員出身,如真的教跑班,來參加的人一定對我有較高期望,再加上我想用心照顧每個學員,所以才不想隨便開班。」結果子雁發現原來自己可以好好分配學業、訓練及教班的時間,而且學員反應良好,上堂氣氛又愉快,增添了子雁成立跑班的動機,「其實不只是我支持學員,他們平時也會很關心我的傷患問題,又會提議我去哪裡看醫生,感覺很窩心。」
慧眼看破弱點
以子雁在跑界的名氣,收生的問題應該不大,但她說未有大肆張揚,「現時先專注現有的學員,再關注多點他們的跑步問題,用心幫助他們,我深信做得好,自然會有其他人加入。」她的目標是開發自己的「慧眼」,要從每位學員身上看清楚各自所需要的訓練,例如有學員的跑姿差,應做哪些 running drills去改善跑姿;又如有學員的核心肌力不足,有哪些訓練最能夠幫助他們。「其實網上也有很多關於跑步訓練的資訊,但不會適合每一個人,能夠因人調節才是重點。」她以跑姿為例,是否一定要某些跑姿才能跑得快?答案是不一定,「我以往的跑姿也很差,但之前跟隨的專業教練,也沒有人特別要求我改跑姿,因為要改變一個成年人的跑姿,是一個需時很漫長的過程,未必適合每個跑手。」
子雁說直至跟隨日籍教練村尾慎悅訓練,他才有針對性去改善跑姿,「但他也沒有指定要用哪種跑法,而是要我不停做一些running drills及核心肌力訓練,結果跑步技巧大有提升,所以我也覺得教練的角色,最重要是就著每位學員給予個別的建議。」由跑馬地搬到馬鞍山運動場上堂,就是因為跑馬地跑圈太大,學員有很長時間會消失在跑圈的死角,所以子雁才堅持搬到人流較少的馬鞍山,還好很多學員也不怕偏遠,願意繼續過海跟著她操練,亦令到子雁對搞跑班更有信心。
起初子雁擔心無法應付跑班籌備工作,但最後在別人幫忙打點下,順利體驗長跑教練的工作,再加上學員的熱情,令她對搞跑班完全改觀。
如大家有意改善跑步方法,不妨留意一下Team Anser的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teamanser。
文:Gen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