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
前段:從大潭道進入,都在限制馬路上行,安全舒適。
中段:古拙壯麗,橋堤交錯,有進入古羅馬時代感覺。
後段:離去時若取淺水灣凹,較崎嶇;若取大風坳,要上斜。
★ 輕鬆漫遊,不拘長短,時間隨意,老少咸宜。
簡介:
到處流泉飛瀑,令人目不暇給,一家老少都可一嘗雨後漫步、觀瀑聽濤之樂。
雨後何處去?不妨考慮去港島區大潭水塘。全線踏足車路,由大潭水塘道一路行至大潭道,並無雨後泥濘的煩惱,亦不會草樹濕衣,且交通非常方便。雨後的山林特別青翠,山澗流泉豐足,空氣清新,行來自然心曠神怡。雨後的大潭,瀑泉處處,當走在上塘,首先會發現紫羅蘭山澗奔流而下,如白鍊倒掛,似萬馬奔騰,傾注入上塘,在出口處湧起沸騰般氣泡、不絕的旋渦漣漪,叫人注目。古色古香的石橋下,塘水已透過高高的橋柱滿溢流出,流向副塘。但小小副塘如何容得下這突如其來的急流?於是又匆忙把水往下塘瀉去。
湧泉急瀑 離子漫天
於是,大潭的雨後奇景出現了。那不高的石堤,水流已厚厚地漫過堤壩,連綿不絕地為高堤掛起巨幅的雪白瀑布。不要看堤面是這樣平靜舒徐,當水流過堤後,便急不及待往下湧去,撞在堤下石塊上反彈起來,濺起一陣水花。不止一處,而是整個堤壩下的水都是這樣。於是,可以看到堤下的水忙得不亦樂乎,熱鬧得不得了,水在堤下沖成一道水坑,水坑內的水在迴旋打滾,與上面來的水反覆周旋,湧起千奇百怪的水紋,水色雪白而透點淡綠。當水湧過了水坑便沖向石澗下游,撞擊、撞擊、不斷撞擊,翻成滾滾急流,本來無色的水變成白浪滔滔。
燒烤賞瀑 其樂融融
如果你抱着看尼亞加拉瀑布的心情來欣賞瀑景場面,那未免言過其實,但帶給你另類滿足感。大潭可帶給你高低不同,強弱各異的瀑流風采,使你目不暇給。而從沿途樹叢中下望瀑水,雪白如珠鍊,令你聯想到奧地利的白水激流。而我們的湖水又何嘗弱於奧國的,而且只在咫尺之間而已。副塘邊有一開闊場地,可以休憩喝茶,可以燒烤美食,一邊欣賞瀑,一邊與家人歡聚,其樂融融。更可一探裙帶路石碑。
知多點
大潭主壩溢洪:
雨後的大潭主壩之溢洪景觀,要在水滿時才可看到,但其側之引水通道,奔流湍急之狀,足以讓你在離開大潭前添上難忘的記憶。
地理認知:
峰-以“峰”命名的山,最能顯出性格,也更有威儀,皆因世界最高的山,最高處就叫“珠穆朗瑪峰”,香港太平山叫“香爐峰”,英文叫“維多利亞峰”,飛鵝嶺叫“九龍峰”。可見它們都分別代表了香港和九龍的主山,有一定的地位。新界東北“大石磨”原名或應叫“排峰”,(請參考山下的排峰古廟碑銘。)青衣島上三個山的中峰,筆者呼它為“迴馬峰”,因人到此後,產生應否回頭的想法。
節錄自:《行山王-香港島行山路線》
交通
→黃泥涌峽道
起點 黃泥涌峽道黃泥涌水塘公園分站
乘搭城巴6(赤柱─中環交易廣場)
大潭道→
終點 大潭道大潭郊野公園分站
1. 乘搭新巴14(赤柱─西灣河)
2. 乘搭專線小巴16M/16X(赤柱─港鐵柴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