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彈床在香港尚算普遍,不論政府或者私人機構都有提供。其實跳躍對青少年及小朋友都相當好,雖然人的身高最主要都是取決於遺傳基因,但多些跳躍就能令身體長高到遺傳高度的上限。以前有很多女仔會跳橡筋繩,不過可能現時香港的公園或者其他公共地方的限制都較以前大,所以愈來愈少人跳橡筋繩了,同時我亦希望有關方面可以在管理上改善一下。
其實古時亦有記載彈網是作表演之用,而現在那些有系統的彈網則於1936年,由美國兩位體操運動員發明。彈網當時有兩大用途,一是用作體操訓練,二則用作跳水運動員之訓練。在二次大戰時空軍亦會以彈網用作跳降傘訓練之一。大戰後,彈網則用作康復治療的工具。
跑步、跳躍等其實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求生技能,只不過可能我們現代人現在實在太舒適,有汽車、單車等輔助,令我們的跳躍能力普遍都下降了。所以其實我們應給予小朋友跳躍的機會。大約在五、六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亦建議,小朋友每星期最少要有三次,每次不少於二十分鐘的不同類型跳躍運動,例如跳繩或跳彈網亦可以。
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有很多學校都有體育課會供學生跳彈網。但可能因當時的受傷比例較大,根據「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原則,所以現時的體育課一般都不會開彈床給學生跳,這樣就不會有學生因此而受傷,亦不會有家長因此投訴。而跳彈床亦難以給多個學生同時進行,所以現時體育課一般會進行球類活動,令多些學生能同時參與。而近十年,有多種運動興起,有文獻就發現,跳彈網可以作為主流運動的交替訓練及輔助訓練,因為可以練習騰空的感覺。
雖然跳彈網一定有受傷風險,但作為家長都應該給小朋友跳。在我的小朋友兒時,我也有給他跳梳化,當然要確保梳化週邊是安全環境。跳躍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所以家長是應該給予空間小朋友跳躍的。而體温熱身對跳躍是很好的,如果小朋友是暖的,能力大約會提高了一至兩成,亦可以幫助協調、減低受傷風險。我亦提提大家跳彈網一定要循序漸進。二千年悉尼奧運已有跳彈網項目,香港體育總會又有彈網訓練班。其實很多跳躍動作都要學習,如坐彈、着地等都是當中的基本動作。在以前的師範學院,彈網更是體育科的必修課程。如沒有教練在旁指導,例如是一般營地的彈網,其實是相當危險的。
資訊提供:雷雄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