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肌肉痛十分普遍,並不侷限於運動員,患上這些痛症,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骨有沒有問題,例如退化、骨刺,懂多小小的便想到是否脊椎錯位。趕忙去拍X光片,「不幸」發現有骨刺,關節間隙窄了,便認為是退化,軟骨磨蝕,連忙買一大堆修補軟骨產品,脊椎排列不太理想,便認為是脊椎錯位壓著神經(不想用「移位」這形容詞,太嚇人了,又不是撞車或從三樓跌落街),趕快要把脊骨、盤骨矯正。
這些做法似乎已成常規,但想深一層,骨為甚麼生骨刺?軟骨為甚麼磨蝕?脊椎盤骨為甚麼會歪?是否用手復位正骨,硬把骨頭板正便可解決問題?又是否這些骨性異常真是致病的原因?假若拍X光片找不到骨性異常,又會是甚麼致痛?難道是發炎?是的話,服食或注射消炎藥後又為甚麽還是痛?
有幾個問題希望大家思考:
Q1. 骨頭靠甚麼連在一起?
Q2. 骨與骨之間的相對位置由甚麽決定?
Q3. 骨與骨之間的活動由甚麼控制?
Q4. 人體是否只有骨骼和神經?
Q5. 正骨復位的背後是針對骨,還是關節周邊軟組織?
很明顯,骨骼靠韌帶、關節囊互相連繫,而活動則靠肌肉的力量,加上神經系統的協調。
肌肉與骨骼的連接點,通常是肌腱或一大塊的筋膜,這些韌帶、肌腱、肌膜(肌肉的外衣)、骨膜(骨的外衣)、關節囊等,都是筋膜的各種形態,加上肌肉,可統稱為肌筋膜系統,就是除了骨骼外,組成人體及控制其活動的重要軟組織結構。
在牛肉檔看到牛肉表面銀白色的膜便是筋膜,吃牛筋腩麵時那些半透明牛筋,及新鮮雞腿皮下肉外的薄膜也是筋膜。這些肌肉及筋膜組成一個包圍全身所有器官,及控制人體活動的系統,稱為「肌筋膜系統」,或相當於中國古稱的「經筋系統」。
當肌肉筋膜因受傷,勞損而產生病變或黏連、緊縮,會不會直接影響所控制的關節及器官、神經?
當然會,那麼結果是甚麼?就是令到關節力平衡異常,骨與骨或骨與筋膜的接觸面產生不正常應力,結果就是骨質增生,軟骨加速磨損或關節錯位。
這樣看來,X光片看到的骨刺及關節間隙狹窄(暗示軟骨磨損),便是關節周邊肌肉筋膜張力失衡的結果。那麽,治療應在那方而著手?消炎止痛?補充軟骨?切除骨刺?推按骨頭?整脊復位?還是從根本治療肌筋膜系統的病變?
此外,身體的血管、淋巴、神經,都被肌肉筋膜所包圍,若筋膜本身因創傷,勞損而收緊或產生病變,所包圍的神經又會否受影響?會的話又從那裡著手治療?
諷刺的是,肌肉筋膜雖然佔人體重量約百份之四十(當然每人不同,視肥瘦而定!),筋膜包圍全身所有器官,連接四肢百骸,但這麼大的一個系統,卻一直以來不受重視。
醫院甚麼科都有,就是沒有「肌筋膜軟組織科」,解剖書上甚麼系統都有,就是沒有「肌筋膜系統」。走過街頭,甚麽「正骨」、「整脊」、「復位」、「骨傷」、「骨科」、「骨醫」、「盤骨矯正」、「脊骨矯正」等等招牌林立,然則為何沒有「筋傷科」、「筋醫」「正筋」、「柔筋」、「軟組織損傷」、「肌筋膜科」等字號?
骨「肉」分離如何構成人體??
忽視肌筋膜系統又怎能治癒慢性筋骨痛症、運動創傷舊患??
然而,大部份人都傾向相信「看」得見的現像,聽得多的理論,基本上不會自行分析,只是盲信主流權威(買股票也一樣)。到有一天,人人都說肌筋膜系統如何如何,經筋怎樣怎樣,大眾又會似懂非懂的跟着附和,人------真有趣!